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升教师教学能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11月5日下午1点至5点,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说课竞赛在实验楼B栋304成功举办。本次竞赛邀请了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张宏教授、朱保平副教授、朱惠娟副教授、孙勇老师及黄萍老师组成专业评委团,8位参赛教师围绕各自课程展开精彩说课,展现了学院教师扎实的教学功底与创新的教学理念。
本次说课竞赛覆盖从大一基础课到大四专业课的全学段课程体系,内容涵盖学科基础、专业基础等多个模块,各授课教师结合课程特点,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教学设计,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同频共振。

郝楠老师以大一下非计算机专业(自动化专业为例)的《C语言程序设计》为核心,聚焦“编程能力+设计思维”双重培养目标,通过生活化案例降低非专业学生的学习门槛,在代码逻辑教学中渗透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方茜老师针对数媒专业大一学生的《艺术基础与平面设计》课程,强调专业基础的奠基作用,在版式设计教学中融入审美素养与文化自信培育,引导学生在设计实践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刘红英老师的《Python语言程序设计》面向大一至大三学生,创新采用“计算机思维+AI思维”双维培养模式,将思政教育“润物细无声”地融入教学全过程,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丰富案例,实现思政元素与专业教学的有机融合,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创新意识。
学科基础课程教学展示中,许超老师与王东江老师分别围绕《操作系统》课程展开说课。许超老师针对大三上专业必修课的教学需求,明确以“进程管理、内存管理及关键算法掌握”为重要教学知识点,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王东江老师则突出该课程“计算机核心基础课”的定位,在知识点传授与核心架构解析的基础上,强调衍生技术应用与系统分析能力的培养,助力学生构建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童安玲老师的《软件工程与方法学》作为软工专业的“桥梁型”必修课,以对接行业为关键导向,在基础理论与关键方法教学中,同步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职业素养与创新意识,引导学生树立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高年级专业方向课程中,沈利老师针对软工大四学生的《移动应用开发》课程,聚焦鸿蒙、安卓等主流移动操作系统开发技术的重难点,采用“理论课+实践课”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着力提升学生的实际编程能力与工程实践素养,为学生对接行业岗位奠定基础。桑天一老师的《深度学习》课程面向大三大四AI方向学生,以神经网络为核心教学内容,作为AI方向的关键支柱课,在课程设计中融入科技强国理念,引导学生关注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发展与国家战略需求,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与家国情怀。
评委们对各位教师的说课进行了细致点评,充分肯定了参赛教师在课程设计中体现的育人理念与创新思路,尤其赞赏各位教师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探索。评委们强调,说课应进一步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强化教学重难点的突破策略,让思政元素更自然地融入教学各环节。

本次说课竞赛为学院教师搭建了交流学习、展示风采的平台,有效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与教学理念的更新。下一步,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将以此次竞赛为契机,持续深化课程思政建设,优化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为培养更多兼具专业素养、创新精神与家国情怀的高素质计算机人才筑牢根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