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结果,学院李少晗老师成功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C类)[原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这一成果实现了我校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领域的“零突破”,为学院乃至学校科研工作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C类),是国家面向青年科研人才设立的核心资助项目,聚焦具备扎实科研基础与创新潜力的青年学者,重点支持其开展原创性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是青年科研人员成长的关键跳板。该项目申请难度常年位居高位,每年全国有上十万名青年科研人员参与角逐,评审体系历经多轮严格盲审,立项率始终维持在15%-20%的低位,竞争激烈程度远超一般科研项目。正因如此,该项目成为衡量青年科研人员学术水平与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尺,更能为青年学者搭建科研团队、积累研究经验、提升学术影响力提供关键支撑,为国家科技创新事业培育高素质后备力量。
项目负责人李少晗博士毕业于东南大学,2024年作为“聚智高端人才计划”B类人才引进学院。入职以来,李少晗老师始终以高标准要求自己,积极投身多项课题申报工作,积累了丰富的课题申报经验,为此次冲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次项目获批,离不开学校与学院对青年科研人才的全方位扶持。学校“聚智高端人才计划”自实施以来,始终将青年人才作为引育重点,在经费配套等方面给予支持。学院更是深度融合人才培养与科研创新,为科研工作筑牢保障:一方面推进科研团队建设,围绕重点研究方向组建核心团队,为青年学者创造碰撞思想、合作创新的良好环境;另一方面,优先保障办公实验场地,为科研开展奠定硬件基础。同时,针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高水平项目申报,邀请校内外专家开展申报培训和辅导,全力支持教师冲击高水平科研项目。
学院始终坚持“人才强院”战略,依托学校“聚智高端人才计划”,已引进多名青年人才,覆盖通信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等多个核心专业,形成了年龄结构合理、研究方向互补的人才梯队。未来,学院将进一步加大引育力度,持续完善科研支持体系与人才发展机制。通过优化经费配套政策、建设高水平实验平台、深化产学研合作等举措,为青年教师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学院以此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获批为契机,鼓励更多青年教师投身科研创新,力争在更多领域实现突破,为专业发展和学校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