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丰富,培养综合素质
我校始终传承“励学笃行”的校训精神,打造了涵盖思想引领、学术创新、文体艺术、实践服务等多元化的校园文化体系,着力培养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在课外科技活动领域,形成了“以赛促学、以创育人”的培养模式。“挑战杯”赛事覆盖全校各院系,激发学生创新潜能,在省级竞赛中屡获佳绩,成绩稳居全省独立学院前茅;“创青春”等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为学生提供多维度实践平台,营造了浓厚的校园学术氛围。
校园文化活动精彩纷呈,做到了“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 “舞”林大会展现青春舞姿,校园十佳歌手大赛唱响青春旋律,融媒体作品大赛鼓励学子用新媒体记录讲述校园生活;运动会、羽毛球、篮球、足球等各类体育运动联赛全年火热开展;迎新联欢会、毕业歌会、草地音乐节、校园美食节等活动,既传承传统文化,又展现时代特色,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亮丽名片,可谓“春华秋实各展风采,百花齐放共谱新篇”。
实践育人方面硕果累累。学校组织的志愿服务项目涵盖社区服务、大型赛会等多个领域,获得过省市级各类表彰;暑期社会实践引导青年学子深入基层,“薪火相传”实践队连续四年获得中国青年报评选的“全国百强”。在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升的高度重视下,我校历届毕业生均体现出能力强、素质高的特点,他们在各类竞赛中频频获奖,展现出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受到社会广泛赞誉。
在“励学笃行”校训引领下,我校将持续完善多元育人体系,以“弘扬主旋律,倡导高品位校园文化”为宗旨,坚持“五育”并举,丰富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让校园生活焕发出勃勃生机。
丰富多彩的读者服务活动
图书馆围绕我校教育、教学及专业学科建设来规划和引领图书馆建设。在服务理念上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读者为中心、以满足读者需要为宗旨,不断开发新的文献信息资源,努力为读者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服务;并立足于学校、面向社会,不断开拓新的服务项目,为学校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人文精神与科技素养相结合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提供充分的文献保障和服务。
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术资源中心和校园文化主阵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者服务活动,不仅能提升文献资源利用率,还能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拓展知识边界、增强校园文化氛围。图书馆每年定期开展读书节系列活动,读书分享会、有声悦读、尔雅影院、征文比赛等已打造成大家喜闻乐见的品牌阅读活动。今年,我校图书馆继续开展第六届读书节系列活动。在品牌阅读活动的基础上,举办数据库系列讲座、图书捐赠活动、“云益行”公益活动等十余项丰富多样的读书活动,与广大师生读者一道,共同推动全民阅读,建设书香校园。


多彩的校园文化
学校以“弘扬主旋律,倡导高品位校园文化”为宗旨,坚持“五育”并举,全年不断线组织开展各类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让校园生活焕发出勃勃生机。
目前,学校设有学生会、大学生艺术中心、青年志愿者协会等5个校级学生组织,还有龙狮社、辩论社、街舞社、羽毛球社等29个学生社团。建立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如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信仰公开课大讲堂、“百团大绽”社团巡礼节、“青春就这young”大型夏日草地音乐节、青春集市、校园“十佳歌手”大赛、“舞林大会”校园体育舞蹈大赛、校园美食节等,覆盖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在校园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
在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升的高度重视下,我校历届毕业生均体现出能力强、素质高的特点,他们在各类竞赛中频频获奖,展现出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受到社会广泛赞誉。


丰富的体育活动
学校体育工作依托南京理工大学体育部,聘请仙林大学城内各高校体育师资,组建了一支47人的体育专兼职教学团队。坚持本科体育教学为中心的工作思路,以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掌握两项以上运动技能为主要目标,致力培养学生终身体育习惯养成。教学过程分为“技能教学、自主教学、教学比赛、课外活动”等模块。教学比赛形式实行“联赛制、积分制、汇演制”已经常态化进行。经过多年实践,拥有10多个体育社团组织,其中,足、篮、排球俱乐部“紫金杯”联赛,乒乓球、羽毛球积分赛,比赛场次达200余场。通过体育社团联赛、汇演,逐渐形成了“教会、勤练、常赛”的体育教学新局面。
截至到2023年,体育部教师先后主持校级以上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0项;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体育课程建设与教育教学改革相关论文近50多篇;核心以上刊物发表高水平论文7篇;主编教材二部,实用新型专利5项;2021年获校“教学成果”三等奖,为落实践行“健康校园,体育先行”的校体育工作目标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体育部深入推动党建工作与体育课程思政的有机嵌入。作为“以体育人”的核心领域和中心环节,体育教学充分挖掘党建工作中的育人元素,传承优秀中华传统体育文化、引导学生树立增强体质的健康意识,将体育精神与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血脉,融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生动实践中,锻造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