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学校要闻

陈仁平讲授“‘课程思政’的设计与评价——基于教学目标分类学的思考”主题教育专题党课

2019-11-12发布单位:党政办公室作者:芮忠宁编辑:赵阳璐审核人:

11月8日上午,根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安排,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专题调研以及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难点和问题,校党委委员、副校长陈仁平讲授题为“‘课程思政’的设计与评价——基于教学目标分类学的思考”主题教育专题党课,计算机学院党总支和机关第二党支部全体党员聆听了党课。

陈仁平首先利用思维导图,从什么是课程思政、为什么要开展课程思政、如何设计课程思政及如何评价课程思政效果四个方面,综合教学目标分类学、学习科学、教学理论及评估理论,阐述了课程思政的概念、理念、内容、目标,介绍了若干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方法和评价方法,并提出开展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构建“三全育人”格局的要求,每位教师、辅导员和管理人员都责无旁贷。

“什么是课程思政”部分,陈仁平首先从“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思政教育目标及内容入手,回顾课程思政发展的三个阶段,阐明课程思政的定义及要求。她指出,课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学科体系、专业体系、教材体系、管理机制体系之中,在传授课程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内在德性和素养,注重将学生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国家发展结合起来,是高校立德树人的突破口和新抓手,有助于帮助学生解答思想困惑、价值困惑、情感困惑,激发其为国家学习、为民族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帮助其在创造社会价值过程中明确自身价值和社会定位。

“为什么要开展课程思政”部分,陈仁平指出,无论是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还是现代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工程教育认证的“专业能力、工程素养、个人发展”以及布卢姆的“知识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都揭示教学目标中“解惑、提升素质、提高素养、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要求。因此,思政教育是每门课程教学的应有之义。

“如何设计课程思政”部分,陈仁平从教学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入手,通过问卷调查及分析,使大家明确了“学习是由经验引起的知识的变化”,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布卢姆分学中知识的分类、认知过程(变化)的分类及情感领域目标分类。又结合“学习是如何产生的”,介绍了几个学习理论流派以及所对应的教学策略。她指出,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广义知识的组成部分,是可以学习的,也就是可以通过教学加以促进的,这就是开展课程思政、设计课程思政的理论基础。

“如何评价课程思政”部分,陈仁平“态度”为例,介绍了关于“态度”的认知理论、学习理论、强化理论、认知失调理论,又进一步介绍了对“态度”进行测量和评价的几个常用工具,及其效度和信度。她指出,无论是兴趣、态度,还是情感和价值观都是可以利用不同的工具进行观测的,观测的结果是我们开展和改进教学的有力工具。

    在党课的最后部分,陈仁平总结指出,课程思政的要求,通俗的地说,就是我们的教育绝不能培养“长着中国脸,不是中国心,没有中国情,缺少中国味”的接班人;对教师和管理人员的要求,就是“以人为本”,做到“眼里有学生、心中想学生、行动关心学生、教学引导学生”。她强调,课程思政不是简单的“课程”加“思政”,不是在专业课程中剥出几节课时讲授思政内容,应当是“如春在花、如盐化水”。


/